(一)開展計量科學基礎研究,以及計量技術前沿、測量理論、測量技術、量值傳遞和溯源方法研究。
(二)開展計量管理體系和相關法規的研究、計量發展規劃和戰略研究,承擔國家測量體系、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的研究和建設工作。
(三)研究、建立、保存、維護國家計量基準和國家計量標準,研制并保存國家有證標準物質,復現國際單位制。研究、建立、維護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及中國標準時間。
(四)開展相關計量基準、標準和標準物質的國際量值比對和區域比對,負責保持量值國際等效。開展國內量值比對,承擔計量技術機構考核、計量標準考核和能力驗證的技術工作,開展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評價工作。
(五)開展量值傳遞和溯源工作,承擔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相關檢驗檢測技術機構的量值溯源工作。
(六)開展高新技術和新發展領域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及應用技術研究工作,開展工程計量測量儀器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七)承擔計量器具型式評價試驗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技術支撐等相關工作。
(八)承擔相關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制修訂工作,承擔計量領域相關國際建議、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開展測量數據和方法的分析與驗證。
(九)開展對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技術指導,開展計量知識傳播和科學普及工作,承擔高級計量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十)開展計量科技成果轉化、計量創新企業培育等工作。
(十一)開展有關國際合作與交流。
(十二)完成總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國家計量院作為國家最高計量科學研究中心和國家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擔負著確保國家量值統一和國際一致、保持國家最高測量能力、支撐國家發展質量提升、應對新技術革命挑戰等重要而光榮的使命。自1955年成立以來,國家計量院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國家戰略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食品安全、三峽工程、航空航天、衛星導航、西氣東輸、高速鐵路和*等重要領域都離不開國家計量院的支撐。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作為計量科技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加強計量基礎前沿研究,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和提升測量校準及服務能力的“三大戰略任務”;堅持把計量科技新領域建設作為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培育發展生物安全、能源、醫學、新材料納米、環境、民生、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服務*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堅持把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建設、注重科技合作、培育骨干人才、營造政策環境作為計量科技創新與持續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建設國際一流的計量科研機構、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始終作為奮斗目標。計量院將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不辱使命,開拓創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