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市監信〔2019〕38號)和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市監計量函〔2020〕87)要求,為進一步規范計量單位使用,推進正確使用計量單位,省局決定在全省開展2022年計量單位使用情況專項監督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監督檢查的內容和依據
(一)監督檢查的內容
針對全省文化教育領域,以大中小學教科書及教輔材料中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由市場監管部門依法組織開展監督檢查。
(二)監督檢查的主要依據
開展監督檢查的主要依據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
3.《陜西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
4.《國務院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
5.《全面推行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意見》;
6.《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
7.《關于改革全國土地面積計量單位的通知》;
8.《計量違法行為處罰細則》;
9.《GB 3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10.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二、監督檢查分工
(一)省局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負責全省此次專項監督檢查的安排部署,并依據國家企業信用系統(陜西)建立全省文化教育領域計量單位使用情況“檢查對象名錄庫”、“檢查人員名錄庫”以及“法定計量單位專家庫”,并保持動態更新,為監督檢查工作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負責組織隨機抽取省級檢查對象及抽選派檢查人員,協調和處理全省監督檢查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負責統計匯總全省監督檢查情況,并報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
(二)省級監督檢查,由省局委托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依據省局隨機抽取的檢查對象及專家成員,制定省級監督檢查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省級單位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督導各受檢單位在檢查后20 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并向省局計量處上報檢查工作情況。
(三)各市(區、縣)市場監管局應建立本轄區內文化教育領域計量單位使用情況“檢查對象名錄庫”及“檢查人員名錄庫”,并保持動態更新。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及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檢查人員應熟悉國家有關計量單位的法律法規要求,熟悉量和單位相關知識和要求,公平公正、依法依規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主動與當地相關部門協商確定監督檢查方案,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和查處。督導各受檢單位檢查后 20 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并向省局計量處上報檢查工作情況。
(四)各市(區、縣)市場監管局可邀請各級宣傳部門媒體對此次監督檢查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宣傳,提高行業單位對計量單位使用的認知度和執行力。
三、監督檢查方式和時間安排
本次監督檢查從2022年7月1日開始,到9月30日結束,分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1.安排部署階段:(2022年7月1日至7月15日)。省市市場監管局制定本級監督檢查方案、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及隨機選派檢查人員。
2.現場檢查階段:(2022年7月15日至8月31日)。根據監督檢查實施方案開展現場監督檢查。
3.整改查處階段:(2022年9月1日至9月28日)。督導各受檢單位在檢查任務完成后 20 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必要時予以查處。
4.統計匯總階段:(2022年9月28日至9月30日)。統計匯總檢查情況,制定整改措施,向上級部門上報檢查情況。
四、工作程序
1. 隨機抽取檢查對象
按照檢查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要求和比例,從“檢查對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接受監督檢查的單位(以下簡稱受檢單位)。
2. 隨機抽取檢查人員
根據檢查內容、工作量和專業要求,從“檢查人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檢查人員,形成一或多個監督檢查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工作組實施組長負責制。
3. 下達檢查通知書
下達“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通知書”(見附件 1)。
4. 抽取樣品
檢查組根據檢查工作方案,按比例從受檢單位隨機抽取樣本量。根據所在地實際情況及相關工作要求,確定樣品獲取方式。
5. 樣品檢查和評定
檢查組依據國家有關計量單位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等,對抽取樣品進行檢查,填寫“檢查記錄單”(見附件 2),形成檢查結果。
6. 檢查結果的確認
檢查組就檢查結果與受檢單位進行確認。受檢單位對檢查結果有異議的,由組織監督檢查的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復審。復審專家一般不能從原工作組成員中產生。復審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可報請上一級市場監管部門審定。
7. 檢查結果的處理
對存在問題較多的受檢單位,建議其建立健全內審制度,根據情況可將監督檢查結果函告其主管部門,促進依法合規使用計量單位。
存在不符合項的受檢單位,應根據檢查結果和工作組建議采取糾正措施進行整改。
對違反計量法律、法規使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可依法進行查處。
五、有關要求
(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要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開展監督檢查,明確檢查規則,規范檢查流程,嚴格依法、依規進行,確保工作規范、程序合法、結果準確。保證檢查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二)此次監督檢查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抽查過程要嚴格按照監督檢查有關辦法和工作規范進行,實現全程留痕、責任可追溯。檢查中要堅持邊檢查、邊宣傳、邊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做到以點帶面。對于檢查出來的問題經責令改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進行查處。
(三)本次監督檢查工作總結請于2022年9月30日前報省局計量處。工作總結內容包括:開展本次監督檢查工作的基本情況、抽查的類別、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違法行為的查處及下一步的建議等。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匯總表等(見附件3)。
聯系人:計量處劉俊,聯系電話:029-86138985,郵箱:349412215@QQ.com。
附件:1.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通知書(示范文本)
2.檢查記錄單(示范表格)
3.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匯總表(示范表格)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2年6月29日
附件1
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
監督檢查通知書
(示范文本)
編號:
(受檢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市監信〔2019〕38 號)等文件的要求,現對你單位進行計量單位使用情況“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請予配合。
檢查產品:
檢查單位:
檢查人員:
檢查日期:
監督檢查工作組聯系人:
電話: 傳真:
(受檢單位)聯系人:
電話: 傳真:
(檢查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附件2
檢查記錄單
(示范表格)
檢查單位名稱(蓋章):
受檢單位名稱 |
受檢產品類別 |
報紙報道 |
|
檢查產品數量(件) |
100 |
不合規產品數量(件) |
30 |
檢查時間 |
檢查地點 |
||
檢查內容 |
計量單位名稱和計量單位符號 |
||
檢查方法 |
抽查 |
||
檢查記錄 |
1.第 12 期,長度單位名稱誤為“尺”; 2.第 30 期,質量單位符號誤為“KG” …… |
||
提出整改意見記錄 |
監督檢查組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受檢單位確認簽字: 年 月 日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填寫說明
1.受檢產品類別:一般包括:報紙廣告、報紙報道;學術期刊、科普期刊;科技圖書、教科書、教輔材料;電視廣告、電視新聞;產品說明書、產品標簽標識,等等。可根據需要自行設計命名。 如檢查多類產品, , 應將每類產品分別填寫監督檢查記錄單 。
2.檢查產品數量:指檢查產品的總數量。以“報紙報道”為例,指檢查的不同期數的報紙總期數。例如,檢查報紙期數是第 12 期、第 25 期、第 32 期、第 45 期、第63 期,則檢查產品數量為 5 件。
3.不合規產品數量:指檢查產品中計量單位使用不合規的數量。以“報紙報道”為例,指檢查報紙中不合規各期的個數和。如:檢查報紙中不合規的是第 12 期、第32 期、第 63 期,則不合規產品數量為 3 件。
4.檢查內容:一般包括計量單位名稱和計量單位符號。
5.檢查方法:一般為抽查。
6.檢查記錄:應詳細記錄檢查情況。以“報紙報道”為例,應在檢查記錄中明確,在第 12 期、第 32 期、第 34 期均發現長度單位名稱誤用“尺”、“寸”;在第 10 期、第 12 期、第 30 期均發現質量單位名稱誤用“斤”。
附件3
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匯總表
(示范表格)
報送單位(蓋章):):XX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填報日期: 年 月 日
受檢產品類別:報紙報道
相關單位總數(個) |
受檢單位數量(個) |
檢查率(%) |
|||||||
45 |
12 |
26.67 |
|||||||
受檢產品總數(件) |
不合規產品數量A(件) |
出錯率A(%) |
|||||||
1421 |
223 |
15.69 |
|||||||
平均受檢量(件) |
118 |
||||||||
錯誤使用計量單位具體情況 |
|||||||||
序號 |
量的 名稱 |
錯誤類別 |
錯誤用法 |
正確用法 |
不合規產品數量B (件) |
出錯率B (%) |
出錯率C (%) |
||
單位 名稱 |
單位 符號 |
||||||||
1 |
質量 |
單位名稱 |
斤 |
千克 |
23 |
10.31 |
1.61 |
||
2 |
長度 |
單位名稱 |
英尺 |
米 |
36 |
16.14 |
2.53 |
||
3 |
長度 |
單位名稱 |
里 |
米 |
9 |
4.03 |
0.63 |
||
聯系人: 聯系電話:
填寫說明
1.受檢產品類別:一般包括:報紙廣告、報紙報道;學術期刊、科普期刊;科技圖書、教科書、教輔材料;電視廣告、電視新聞;產品說明書、產品標簽標識,等等。可根據需要自行設計命名。 如檢查多類產品, , 應將每類產品分別填寫監督檢查匯總表 。
2.相關單位總數:指報送單位按照“受檢產品類別”自“檢查對象名錄庫”中核定的相關單位總數。如受檢產品類別為“報紙”,則“相關單位總數”指“檢查對象名錄庫”中報紙出版單位的總數。
3.受檢單位數量:指按照檢查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和比例,依據“受檢產品類別”,從核定的相關單位中隨機抽取接受監督檢查的單位數量。
4.檢查率:檢查率=受檢單位數量/相關單位總數。以百分數表示,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5.受檢產品總數:指受檢產品的總數量。以“報紙”為例,指受檢的不同期數的報紙總期數。如:受檢報紙期數是第 12 期、第 25 期、第 32 期、第 45 期、第 63 期,則受檢產品總數為 5 件。
6.不合規產品數量 A:指受檢產品中計量單位使用不合規的數量。以“報紙”為例,指受檢報紙中不合規各期的個數和。如:受檢報紙中不合規的是第 12 期、第 32期、第 63 期,則不合規產品數量 A 為 3 件。
7.出錯率 A:出錯率 A=不合規產品數量 A/受檢產品總數。以百分數表示,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8.平均受檢量:平均受檢量=受檢產品總數/受檢單位數量。四舍五入,取整數。9.量的名稱:如:長度、速度、質量,等等。
10.錯誤類別:下設空格中應根據錯誤使用情況填寫單位名稱(錯誤)或單位符號(錯誤)。
11.不合規產品數量 B:指對應某一特定“量的名稱”,在檢查中發現的計量單位使用不合規的產品個數。 同一產品發現不同計量單位使用 不合規情況的, , 需單獨填寫 。如:在受檢報紙第 12 期、第 32 期均發現長度單位誤用“尺”、“寸”和質量單位誤用“斤”,第 25 期、第 45 期、第 63 期未見此類情況,則表格填寫如下所示:
受檢產品總數(件) |
不合規產品數量 A(件) |
出錯率 A(%) |
|||||||
5 |
3 |
60.00 |
|||||||
平均受檢量(件) |
|||||||||
錯誤 使用計量單位具體情況 |
|||||||||
序號 |
量的名稱 |
錯誤類別 |
錯誤用法 |
正確用法 |
不合規產品數量 B (件) |
出錯率B (%) |
出錯率C(%) |
||
單位 名稱 |
單位 符號 |
||||||||
1 |
長度 |
單位名稱 |
寸 |
米 |
2 |
66.67 |
40.00 |
||
2 |
長度 |
單位名稱 |
尺 |
米 |
2 |
66.67 |
40.00 |
||
3 |
質量 |
單位名稱 |
斤 |
千克 |
2 |
66.67 |
40.00 |
12.出錯率 B:出錯率 B=不合規產品數量 B/不合規產品數量 A。以百分數表示,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13.出錯率 C:出錯率 C=不合規產品數量 B/受檢產品總數。以百分數表示,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