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藥監局、市知識產權局,各區市場監管局,委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及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要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認真做好節日期間各項工作,著力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執法、維護市場秩序、提振市場信心,確保我市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結合工作實際,現就“兩節”期間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助推疫情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著力加強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價格監管,嚴厲查處哄抬價格、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強化非醫用口罩、兒童口罩等涉疫用品(物資)質量抽查和監管執法,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嚴格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措施要求,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突出問題。
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圍繞節日市場消費量大、消費者投訴舉報多的重點節令食品及其生產經營企業,組織開展食品企業監督檢查和熱銷食品專項監督抽檢,針對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及時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風險控制措施,依法開展核查處置工作。重點督促復工復產企業全面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加強反食品浪費監督檢查。以節日特色食品、畜禽肉類、時令果蔬、水產品以及米面油等大宗消費食品等為重點品種,大型商超、餐館、旅游景區、車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農批市場、農貿市場、學校、醫院等為重點場所,網絡食品經營時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堅決杜絕銷售過期、腐敗變質、假冒偽劣等問題食品,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問題。重點督促指導提供婚宴、年夜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嚴格原料采購、加工制作過程、食品添加劑管理、食品留樣、餐用具清洗消毒、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關鍵環節風險防控,規范經營行為。強化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做好農村食品安全教育引導工作。各區局要結合食品生產風險分級日常監管要求,以飲料、食用油、糧食制品、酒類產品、乳制品、肉制品等為重點品種;以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明、如實標注生產日期、原料進貨查驗等為重點項目,督促企業落實食品生產安全主體責任。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強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力度。各單位、各部門嚴格按照《天津市藥監局關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藥品監管及安全工作的通知》中的具體要求抓好落實。
四、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落實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確保特種設備按要求進行檢驗、使用登記,操作人員持證上崗,請各區局結合前期印發的《歲末年初特種設備安全重大隱患專項整治和督導檢查方案》(津市場監管特〔2022〕26號),持續督促供熱鍋爐、供氣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人員密集場所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輛使用單位落實特種設備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對相關設備的檢查維護和隱患排查治理,確保特種設備使用安全。加強兩節期間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強化非醫用口罩等涉疫產品監督檢查工作,加大監督抽查后處理力度。加強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緊盯危險化學品、電線電纜、燃氣灶具、電動自行車等重點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隱患排查,全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加強日用消費品、食品相關產品等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做好質量安全民生保障。
五、加強價格、不正當競爭、直銷傳銷、廣告等監管執法。重點關注與民生緊密相關的糧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本地居民節日消費特色商品。繼續發揮涉疫物資工作專班機制作用,著力加強對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盒、口罩“三類”涉疫物資價格監管。持續開展涉疫物資代表品類和糧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價格監測。強化高端白酒等高檔禮品和煤炭、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監管。密切關注與節日相關的酒店住宿、旅游景區、餐飲娛樂、停車收費等環節價格秩序,推動落實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和景區門票減免政策,防止出現“天價”事件。主動約談告誡線上平臺經營者,不得以運力緊張為由大幅上漲配送費。巡查檢查線下大型商超,指導經營者做好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規范價格促銷行為。依法查處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各類價格違法行為。 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聚焦日常消費品等重要民生商品, 以及互聯網等重要領域, 嚴厲打擊仿冒混淆、 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大直銷監管力度,嚴厲查處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涉及傳銷、違規直銷等違法行為。密切關注關于傳銷的網絡輿情和傳銷的舉報,及時組織執法人員進行核實、處置,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圍繞“三品一械”以及醫療、醫療美容、“雙減”、房地產、金融投資理財等涉及民生領域以及輿情熱點關注的廣告,加強監測檢查,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積極做好投訴舉報處理工作,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市區兩級12315投訴舉報機構要加強值班值守,建立領導干部帶班工作制度,確保投訴舉報工作正常有序運轉,第一時間接收、處置來自全國12315平臺、全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渠道線上線下的群眾訴求和舉報線索,遇重大、敏感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應即辦速辦,按照規定的時限、程序、方式等進行請示報告,妥善處置,嚴防事態升級發酵,造成社會不良社會影響。
六、正風肅紀,嚴防“節日腐敗”。各級黨組織增強政治自覺,夯實主體責任,堅守節點做好糾“四風”樹新風工作,堅決防止不正之風、糾治易發多發“節日病”,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嚴格家教家風,反對鋪張奢侈浪費,摒棄婚喪嫁娶陋習,倡導勤儉過節、文明過節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堅決做到“七緊盯七嚴禁”。緊盯“舌尖上的陋習”,嚴禁在隱蔽場所違規吃喝、超標準接待、餐飲浪費等行為;緊盯“節禮中的歪風”,嚴禁通過快遞物流、電子支付等方式收送禮品禮金;緊盯“車輪上的腐敗”,嚴禁公車私用、私車公養或違規向管理和服務對象、下屬單位借用車輛;緊盯過緊日子要求落實情況,嚴禁套取資金、巧立名目變相發放節日福利,違規報銷規避監管,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緊盯“特權病”,嚴禁講排場、搞攀比、官本位、特殊化,追求權力地位、突破制度標準、重大決策“一言堂”等行為;緊盯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幫扶救助、安全生產等方面,嚴禁層層加碼、麻痹松懈、任性用權等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緊盯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禁以歲末年初總結部署工作名義隨意派任務、要材料、要報表,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加強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加大明察暗訪和督促檢查力度,不斷提升監管服務水平。
七、加強內部安全管理,做好應急值守及應急處置工作。各單位、各部門要加強內部安全防范教育和責任制的落實,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強化保密管理,壓實安全生產風險防范責任,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突出用電用氣、房屋建筑、火災防控、燃氣安全、危化品存儲使用、有限空間作業、食堂餐飲衛生、公務車輛行駛、單位機關內部安保等重點領域和高風險作業環節,認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疏漏、盲點和薄弱環節,緊密結合冬季安全生產形勢特點,及時組織安全風險研判,全面排查事故隱患。特別是消防設施、監控設備、變電室、鍋爐房、直燃機、檔案室、微機房、供水、供電、供氣、食堂等重點部位要進行一次全面徹底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排除隱患;加強駕駛員交通安全教育和車輛管理、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節日期間,除工作需要用車外其他車輛要封存停駛。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值班值守工作,嚴格落實《市市場監管委值班工作規范》和配套性文件《市市場監管委值班工作規定》要求,嚴格遵守值班紀律,確保值班帶班工作執行到位、值班設備調試到位、值班人員培訓到位、信息報送及時到位。遇有重要緊急情況,要第一時間請示報告并妥善應對處置。加強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準備,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強化網絡安全風險防護,有效保障網絡系統正常運行。做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網絡工作群的安全風險排查、漏洞修復和防護加固工作,確保各項系統運行安全。如發生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并報送委網信辦及相關主管部門,啟動《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絡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做好應對處置,有效保障網絡系統正常運行。各單位(部門)嚴格履行請銷假審批制度。各單位(部門)堅持“一把手”負總責,嚴格落實《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系統干部請銷假制度的通知》(津市場監管委黨干〔2017〕2號),履行請銷假審批制度,遵循“誰申請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基本原則,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嚴格審核假期期間離津人員情況,外出事由等信息。建立人員底冊,制作本單位(部門)離津返津人員信息臺賬。對不嚴格履行管理職責、不按規定請銷假、漏報瞞報行程信息的單位(部門)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從嚴處理。
各單位、各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節日期間各項工作組織領導,精心部署安排,強化宣傳教育,嚴明各項紀律,執行廉潔規定,強化督導檢查,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維護好節日市場秩序,確保節日期間市場及內部安全穩定。委機關各業務部門要針對節日特點和業務職能實際,就加強市場監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安全生產等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提出要求,同時要加大節日期間督導檢查,發現情況,解決問題,督促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022年12月30日